详细说明
我国饮用水新标准(GB5749-2006)已于2012年7月强制执行,但目前95%以上的地表水厂是在现行水质标准颁布之前设计建造的,设计及运行参数完全达不到新标准的要求。面对不断增加的供水压力,水厂改造已经成为我国供水领域的首要任务。
1.给水厂提标改造及深度处理
☆ 针对水源污染导致水质不达标的解决方案
(1)化学预氧化(适用于低温低浊,或者有机物含量高的水源水质)
(2)强化生物法预处理(适用于水体中氨氮及有机物超标的微污染水源水)
(3)深度处理工艺(适合于原水水质为劣Ⅲ类或以下的地表水)
(4)其他工艺☆ 原有工艺不完善导致出厂水不达标解决方案
2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在不新增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可以对初沉池、生化工艺分别进行技术改造,分述如下:
(1)
初沉池存在问题:泥量大,含固率低;碳源流失严重;污水可生化性变差。
改造后效果:合理排泥,含固率提高,无需污泥浓缩池;具有水解酸化和生物除磷功能;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2)生化工艺改造措施
A 常规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常规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存在问题:滤池易堵塞;配水配气不均匀,易发生沟流;曝气系统会出现曝气管连接处破裂,滤池无法正常运行,需经常清池维护;反冲排污不***;各滤池间水量不平衡等问题。
改造后效果:滤池不堵塞;采用专利设备—多功能滤管,配水配气均匀,同时具有曝气作用,可连续使用10年以上无需清池维护;采用气水联洗,排污***;采用专利技术“上向流滤池水量负荷自动均衡方法及结构”控制滤池间水量平衡。
B 氧化沟工艺
C SBR工艺
3、给水厂生产废水及污泥脱水处理
自来水厂的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沉淀池或澄清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废水,其中包含了原水中的杂质以及水厂投加的药剂残留物,其水量一般约占水厂总制水量的3%~7%,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这部分泥水不能直接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