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消化工艺从1860 年法国工程师M O ur a S 采用厌氧方法处理经沉淀的固体物质开始, 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 厌氧反应器已发展到第二代内循环
(l) 有机负荷率高, 水力停留时间短:
(2) 高径比大, 占地面积小, 基建投资省:
(3) 出水稳定, 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目前, 我国对厌氧反应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二代厌氧反应器一一UA SB 反应器的工业化应用研究阶段, 关于lC 反应器的研究报道很少, 更多的资料见于国外报道。因此, 深人研究IC 反应器, 对于填补国内空, 实现该反应器的国产化具有重大意义。
IC 反应器是基于u A sB 反应器颗粒化和三相分离器的概念而改进的新型装置, 实际上是由两个UA SB 反应器单元相互叠加而成, 中间设升流管和回流管, 以实现液体在反应器内部的循环。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 IC 反应器实际上是由两个上下重叠的UA SB 反应器串联组成。用下面di一个u A sB 反应器产生的沼气作为动力, 实现了下部混合液的内循环, 使废水获得强化的预处理。上面的第二个U AS B 反应器对废水继续进行后处理, 使出水达到预期的处理要求。
由反应器底部进人di一反应室, 与厌氧颗粒污泥均匀混合, 大部分有机物在这里被转化为沼气。所产生的沼气被di一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2) 收集, 沼气将沿着提升管(引上升, 沼气上升的同时把di一厌氧反应室的混合液提升至反应器顶的气一液分离器(4) , 被分离的沼气从气一液分离器顶部的导管(5) 排走, 分离出的泥水混合液将沿着回流管(6) 返回到一厌氧反应室的底部, 并与底部的颗粒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 实现了混合液的内部循环,
IC 反应器的名称由此得来。经过厌氧反应室处理过的废水, 会自动的进入第二厌氧反应室被继续进行处理。废水中的剩余有机物可被第二反应室内的厌氧颗粒污泥进一步降解, 使废水得到更好的净化, 提高出水水质。产生的沼气由第二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7) 收集, 通过集气管(8) 进人气一液分离器(4)。第二厌氧反应室的泥水在混合液沉淀区(9 ) 进行固一液分离, 处理过的上清液由出水管(10 )排走, 沉淀的颗粒污泥可自动返回第二厌氧反应室。这样, 废水就完成了处理的全过程。
1、处理水量:2~4L/h、
2、设备工作温度:10~65℃;控温精度:±1℃、
3、COD容积负荷:1~5kg/cm3·h、
4、BOD5容积负荷:0.5~2.5kg/cm3·h、
5、COD去除率:70%~80%;
6、BOD5去除率:85%~95%、
7、其上有进水阀、排泥阀、出水阀、气阀等。
8、设计进、出水水质范围: 进水 出水
BOD5 1000~2000mg/L 50~100 mg/L
COD 2000~4000mg/L 150~300 mg/L
SS 100~300mg/L 20~50 mg/L
pH 6~9 6~9
9、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10、装置组成进水、厌氧反应室集气罩、沼气提升器、气液分离器、沼气导管、
回流管、第二厌氧反应室集气罩、集气管、沉淀区、能够调节进出水流量。
11、IC 反应器圆柱体外直径为Φ200mm×1500mm 、
12、装置总尺寸:1000 mm×500 mm×2000 mm
13、工作电压:AC220V±20V,50Hz±0.5Hz;单相三线制 功率1200W
IC 反应器的名称由此得来。经过厌氧反应室处理过的废水, 会自动的进入第二厌氧反应室被继续进行处理。废水中的剩余有机物可被第二反应室内的厌氧颗粒污泥进一步降解, 使废水得到更好的净化, 提高出水水质。产生的沼气由第二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7) 收集, 通过集气管(8) 进人气一液分离器(4)。第二厌氧反应室的泥水在混合液沉淀区(9 ) 进行固一液分离, 处理过的上清液由出水管(10 )排走, 沉淀的颗粒污泥可自动返回第二厌氧反应室。这样, 废水就完成了处理的全过程。
主营产品:给水工程科研教学实验,排水工程科研教学实验,城市污水处理教学实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好氧堆肥实验装置 ,流体力学教学实验设备,热工类教学实验设备,采暖通风与空调制冷实,燃气工程实验设备,气体除尘器系列实验装,离子交换实验装置,臭氧脱色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