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 双相不锈钢两相耦合对钝化膜的影响
钝化膜的存在是使不锈钢具有高耐蚀性的关键因素。而对于双相不锈钢来说,其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的化学成分不同,在相表面会形成不均匀的xiugang钝化膜。其中,Ni 和N 主要集中在奥氏体相区,而Cr和Mo 大部分则分布在铁素体相区。由于钝化膜的整体效果受到较弱的相所形成钝化膜的制约,因此研究双相不锈钢中单相所形成的钝化膜的行为至关重要。武汉楚博士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的新型污水缓蚀剂与钝化膜之间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在二氧化碳腐蚀环境中研究证实,楚博士科技的二氧化碳缓蚀剂与金属表面的碳酸亚铁膜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并且能够使表面产物膜更加细化、致密、完整。
程学群等利用选择性腐蚀制备了铁素体和奥氏体两个单相试样。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磁力显微镜(MFM) 和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两个单相试样的形貌以及成分进行观察分析,确保了制备的两个试样是实验的所需的单相试样。然后在开路电位下将两单相试样浸泡在3.5%的中性NaCl 溶液中12 小时,通过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别研究铁素体和奥氏体两单相所形成的氧化膜的组成。利用稳态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测试两相的钝化性质。实验结果表明,稳态极化曲线表明,在3.5%中性NaCl 溶液中,奥氏体相比于铁素体相更容易发生钝化并且钝化电位区间更大;另一方面,奥氏体相钝态电流密度也要低于铁素体相。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3.5%中性NaCl 溶液中,奥氏体相所形成的钝化膜要比铁素体相形成的钝化膜更稳定。而循环伏安曲线和X 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奥氏体相,氧更容易被铁素体相所吸收;并且由于铁素体相中高含量Mo 的存在,使得铁素体相中的Fe 更稳定不易溶解;值得注意的是,在循环伏安图中Cr +3变为可溶性的Cr +6的过程仅出现在铁素体中,而Cr +3的消耗会降低钝化膜的稳定性以及自修复能力,这再一次验证了奥氏体相所形成的钝化膜要比铁素体相形成的钝化膜更稳定。而2205 的循环伏安曲线与两单相的循环伏安曲线有很好的符合性,两单相上出现的每一个峰值都能在2205 中找到相对应的峰值。耦合前后的单相的阻抗Bode 图证明了之前的结论。耦合前后奥氏体相的钝化膜几乎没有变化,而耦合之后的铁素体的阻抗值相较于耦合之前大大增加了,说明了耦合提高铁素体单相钝化膜的性质,从而2205 整体钝化膜性质提高了,与之前的结论有很好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