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桦树茸:其菌核是***真菌, 又称桦树泪、桦褐孔菌。树茸生长在桦树活立木的伤节处,类似人体长癌一样形成不孕性“肿瘤状”菌核,随着“肿瘤”在吸收着桦树浆液渐渐长大,桦树后枯萎死亡,故此又称其为“桦癌褐孔菌” 按中医“吃什么补什么”和“以毒攻毒”的理论,对桦树茸的药理作用就更容易理解。
桦树茸的菌丝体极其耐寒,生活在木材中的菌丝体能耐零下40℃的低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
桦树茸的化学成分有多糖、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多种氧化三萜类化合物、栓菌酸、多种羊毛甾醇型三萜类化合物、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及γ羟基苯甲酸,还有报道称已分离出单宁化合物、类固醇、***类化合物、黑色素类、低分子多酚类及木质素类化合物。
桦树茸菌核呈现瘤状,菌核无柄,一般直径25cm~40cm,外表黑褐色或黑色,内部黄褐色,老后表面深裂,很硬,干时脆。是一种无色或微带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有清香的松树气味,含有人体必需且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有机酸、及多种无机盐类,含有香精油、桦芽醇、皂角甙化合物、细胞分裂素等等。
https://